老人清晨血壓142/80,上午低到100/48,是降壓藥吃多了嗎?
分類: 最新資訊
潛能詞典
編輯 : 潛能
發布 : 04-07
閱讀 :166
79歲的張大爺被孩子接到北京來了,3個月前還做了健康體檢。張大爺以前不測血壓,可體檢一查,發現了高血壓,160/100mmHg。還發現了血尿酸高、血脂高。到醫院檢查測血壓也高,172/96mmHg,醫生就給吃上了降壓藥沙庫巴曲纈沙坦每天100mg和降血脂的阿托伐他汀。吃了藥效果也不錯,近2個月來每天早晚測血壓在136~154/74~88mmHg,多數在140/80mmHg上下。這一天,張大爺早上起床后測血壓142/80mmHg,,可到了9點鐘覺得有些頭暈,家人一測血壓,100/48mmHg。血壓低了。休息了一會兒,不頭暈了,再測血壓正常了。這樣,家里人有了想法。晨起血壓正常,9點卻突然低了,是降壓藥吃多了?子女帶著張大爺來到醫院。一見醫生,就急著詢問,是不是降壓藥吃多了,要不要減量?醫生問了病史,給患者測了血壓118/68mmHg,心跳也正常。這時候張大爺行動自如,已經沒什么不舒服了。醫生就問張大爺幾點吃的早飯?早飯吃了什么?張大爺的孩子回答說,7點半吃的早飯,吃的稀飯包子。回答是回答,可是覺得奇怪。來看血壓高低,關吃早飯什么事兒?還真有關系。這種低血壓是老年人很常見的一種,餐后低血壓。餐后低血壓當然是發生在餐后,一般是在吃飯后2小時之內。在吃飯后的2小時里,患者的收縮壓下降等于或者超過20mmHg,或者飯前收縮壓是在100mmHg或以上、飯后低于90mmHg,都算是餐后低血壓;有些人雖然血壓沒有降到上面的標準,但出現了頭暈乏力、嗜睡、暈厥等低血壓反應,也算是餐后低血壓。一般來說,餐后低血壓的血壓最低點在餐后半小時到1小時多見。餐后低血壓在早餐后最多發,再就是午飯后。因為老年人在中午時段本來就有一個血壓下降的低點,低谷值。你看,張大爺吃降壓藥近2個月,血壓一直平穩在140/80mmHg左右、犯病當天起床后血壓142/80mmHg。7點半吃早飯, 9點,飯后1個半小時,血壓就降到100/48mmHg,還有頭暈。算起來收縮壓下降了40mmHg,舒張壓下降了32mmHg,挺符合吧!為什么老年人會發生餐后低血壓呢?這和老年人的身體機能減退、血壓的調節功能下降等有關系。吃飯之后,食物會使胃擴張,增加胃腸的運動,胃腸道也要消化吸收食物,血流就要增加;這時候,身體里管理胃腸道運動的迷走神經就興奮,而交感神經功能下降,會使得血管擴張、心跳減慢;身體里還會分泌血管活性腸肽等多種可以擴張血管的物質,也會擴張血管,這些都會導致血壓降低。年輕人調節反射快,很快就調整了,而老年人調節反射遲鈍,心臟的功能也減退,就容易發生低血壓了。老年人還常常患有糖尿病、帕金森病、多系統萎縮等疾病,也會影響自主神經功能,容易發生餐后低血壓。高血壓患者,越是血壓沒控制好的,越容易出現餐后低血壓。還有,老年人常常吃著多種藥物,多重用藥也容易引起餐后低血壓。餐后低血壓容易造成跌倒,造成意外傷害,也容易引發心腦腎這些重要臟器缺血,導致急性心血管事件,所以是要注意避免的。醫生告訴張大爺和家屬,可以這樣來避免、減少餐后低血壓。首先,高血壓患者還是要控制好血壓。因為越是血壓控制不好越容易發生餐后低血壓。但要注意使用長效、降壓作用穩定的降壓藥,避免服用短效藥。可以調整服藥時間,使藥物作用的高峰時段避開低血壓的時段。這樣,醫生把張大爺的沙庫巴曲纈沙坦改為50mg每日兩次。再就是改善飲食結構和吃飯的時間、方法。因為研究發現,進食高糖、高碳水化合物如糧食淀粉類或者過熱的食物容易發生餐后低血壓。所以,早餐避免喝粥,改為牛奶、豆漿類;午、晚餐可以先喝湯,適當增加飲水量;飲食不宜過熱;主食、尤其含糖食品不宜過多,適當地少量多餐,避免飽餐;避免飲酒等。第三,對于有餐后暈厥、跌倒的患者,要注意餐后臥床休息。但如果血壓不那么低,可以活動,那餐后適當走動還有助于改善餐后低血壓。第四,盡量減少服藥的種類。老年患者可以請醫生幫助清理一下用藥。可吃可不吃的盡量不吃,實在要吃的藥物注意相互作用,必要時調整用藥,錯開服藥時間等。這樣既可以減少餐后低血壓,也可以減少藥物不良反應。第五,研究發現一些藥物可以改善餐后低血壓,但都有一定的不良反應,所以還是要慎用。相對來說療效和安全性都比較肯定的,是糖尿病人降低餐后血糖常用的α-糖苷酶抑制劑如阿卡波糖等,可以延緩腸道吸收葡萄糖,但是也有胃腸脹氣、腹瀉等不良反應。醫生提醒:老年人的高血壓,還有兩種“低血壓”要警惕(版權所有,未經本人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