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墓找到了?三國墓葬考古發現與研究學術研討會在蘇州舉行
分類: 最新資訊
潛能詞典
編輯 : 潛能
發布 : 12-12
閱讀 :154
現代快報訊(記者 高達)蘇州作為三國孫吳集團早期政治中心,是六朝時期的重要地區。20世紀后半葉至今,陸續發現和公布了一批重要的三國墓葬新材料,填補了相關領域的研究空白。近年來,位于蘇州的黑松林土墩和虎丘路新村土墩,成為三國六朝墓葬研究的熱點。尤其是有“吳天墩”之稱的虎丘路新村土墩,2021年至今,學界對這處墓葬的討論愈發熱烈,從M1墓主的身份是否為“小霸王”孫策,逐漸延伸為一場圍繞著M5墓主疑云的激烈論辯。近日,“三國墓葬考古發現與研究學術研討會暨六朝考古學術工作坊第五期”在蘇州舉行。本次研討會不僅是全國首次以三國墓葬考古成果為主要議題,也是三國考古研究工作由籠統的規律性總結轉向垂直細分領域研究的有力證明,對三國考古和歷史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義。來自北京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吉林大學、山東大學、南開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南京大學、江蘇大學、南京師范大學等高校,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江蘇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南京博物院、洛陽市考古研究院、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常州市考古研究所、揚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鎮江市文物保護和考古研究所、連云港市文物保護和考古研究所、南京市考古研究院、蘇州市考古研究所、南京市博物館、蘇州博物館等考古文博機構的數十名專家、學者受邀參加會議。在主旨演講階段,蘇州市考古研究所所長程義通過分析對比相關考古資料和文獻記載,指出孫策可能以“天子”自居的說法和合葬墓有二次葬入痕跡的觀點都經不起推敲,而孫紹后改封上虞侯,不可能以吳侯的身份制作銘文磚,否認了虎丘路新村土墩M5墓主為孫紹的觀點。關于M5墓主為吳纂的觀點,程義認為吳氏以丹陽作為根據地,吳纂葬于蘇州的可能性不大,墓葬中出土的銘文磚制作時間也早于吳纂死于非命的時間,因此該觀點亦不準確。此外,有學者將M5磚:14上銘文釋讀為“朔四日庚午富”,程義認為應釋為“朔廿日庚子”即朔閏表嘉平六年(公元254年),這個時間與吳建興二年(公元253年)接近。至于墓主與吳王司馬宴關系密切的觀點,程義認為司馬宴長子擔任吳侯這一重要職位,并大張旗鼓地運回蘇州安葬,并不見載于史書,似不合理。來自蘇州市考古研究所的張鐵軍研究員介紹了虎丘路新村土墩的發掘情況,并根據M5發掘情況提出三點認識:其一,墓主葬后曾遭毀墓。其二,墓主身份應該是一位“吳侯”。其三,墓葬年代為孫吳建興二年(公元253年)。基于這些認識,他結合文獻記載推測,M5墓主應當為孫策的兒子孫紹。接著,他討論了M1墓主為孫策夫婦的可能性,并提出了幾個證據:孫策治所和葬地均在蘇州;孫策墓較其他“吳侯”墓時代更早、規模更大;孫策與其夫人去世時間相隔幾十年,孫策墓應該經歷過一次合葬。他認為這些證據與蘇州虎丘路新村土墩M1情況高度吻合,故推測M1墓主為孫策及其夫人。△M1俯視照片本次研討會組織者之一,曾主持發掘過南京上坊孫吳大墓的專家,南京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王志高表示,由于目前尚未出現能夠表明虎丘路新村土墩墓墓主身份的關鍵性證據,很多問題無法在現階段蓋棺定論。“相信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這都是三國六朝墓葬研究的一個熱點和難題。”△魚形串飾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關于虎丘路新村土墩的《虎丘吳天墩》考古發掘報告作為蘇州地域文明探源工程系列叢書的重要一冊,將于明年正式出版,為學界提供更為翔實的研究資料。此外,虎丘路新村土墩1號墓、2號墓及5號墓未來也將在蘇州考古博物館進行展陳。(蘇州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供圖)(來源:現代快報全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