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規模止跌回升,“存款搬家”或將卷土重來
分類: 最新資訊
潛能詞典
編輯 : 潛能
發布 : 05-08
閱讀 :202
中新經緯5月8日電 (宋亞芬)銀行理財產品規模結束近6個月的持續下降,實現止跌回升。 銀行理財產品規模為何止跌回升? 據中信證券預測,4月理財規模環比增長約2.3萬億元至28.63萬億元,環比增速為8.74%。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在接受中新經緯采訪時表示,除了季節性因素外,銀行理財產品規模止跌回升還與三個因素有關。即持續穩定不俗的理財收益;存款降息的影響逐漸顯露,理財性價比進一步提高;手工補息的高息攬儲行為被禁止,部分資金溢出到理財。 博通咨詢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王蓬博則認為,理財規模回升的最直接原因是,債券市場企穩回升態勢形成。 從宏觀環境上來看,王蓬博表示,積極的宏觀政策,偏寬松的貨幣政策都有望延續,以刺激更多資金配置到實體經濟,這也給銀行理財產品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此外,從各類投資產品對比來看,股市、基金等理財通道仍然在修復過程中,居民儲蓄的持續升高和存款利率的降低仍將持續一段時間,表現相對穩健的銀行理財就成為低風險偏好群體的理財首選。 銀行理財高增勢頭能否持續? 在多方利好之下,專家認為,年內銀行理財回暖的好勢頭有望維持。 明明表示,歷史上5月均是理財規模較穩定的時期,尤其是理財子素有下半年沖量發力的慣例,其中,國有銀行理財子發力更為明顯。在國有銀行的帶動下,預計下半年理財整體規模將會重新站上30萬億元的關口。 中信證券數據顯示,2029年-2021年,國有銀行下半年理財規模的增量占全年增量的比例分別為180%、145%、165%。 “基于產品收益率以及資產配置情況優勢,理財市場或得以進一步擴張。”明明表示,現金管理類產品收益率進入2024年以來呈現震蕩下行趨勢,目前與貨基的收益率優勢大幅縮小,但仍未被反超。與此同時,在存款利率調降背景下,理財兼具流動性與收益率雙重優勢,“存款搬家”或將卷土重來。 王蓬博也預計,隨著金融市場逐漸穩定,理財規模應該會呈現一個穩步提升的過程。但他同時強調,以價換量的過程中,理財資金也有存款化傾向,銀行面臨盈利壓力進一步增加的局面。 明明提醒,在銀行理財規模擴大的過程中,若要進一步健康發展,銀行還需要處理好三方面問題。一是合理規劃設計產品結構布局,滿足不同的投資者需求,提升客戶的投資體驗;二是注重投資者教育和投資者識別,打破剛兌思維,嚴禁虛假宣傳;三是提升投研能力,優化市場跟蹤、風控管理等流程制度。 此前,理財收益的大幅波動曾引發過理財贖回潮。為避免再次出現類似情況,王蓬博建議,銀行在提升理財規模的過程中,首先要注意落實資產分散化多元配置,以應對投資市場波動;其次要真正做到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提升產品能力和服務質量;此外,在營銷過程中也要注意防范法律風險和合規風險,防止錯誤銷售和不當銷售。(中新經緯APP)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以其它方式使用。責任編輯:張芷菡